葉集區興產業促增收 做實鄉村振興文章
葉集區立足地域資源優勢,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順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加大產業幫扶資金投入,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支撐。2022年脫貧群眾人均純收入17970元,同比增長13.9%,遠高于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聚焦聯農帶農,優化銜接資金投向。強化項目庫建設,以聯農帶農增加脫貧人口家庭產業收入為側重點,把好銜接資金項目入庫關口。2023年度入庫項目168個5.18億元,批復實施項目106個1.41億元,其中產業項目31個1.07億元,占比75.5%,優先支持聯農帶農富農產業發展。完善“四帶一自”幫扶機制,先后培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6家、農民合作社465個、家庭農場1244家,共1745個“四帶”主體,持續穩定聯農帶農發展產業,幫助脫貧群眾、監測對象發展自種自養產業,年度兌現到戶產業獎補654.8萬元,激勵3270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聚焦延鏈強鏈,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大力推進農業“兩強一增”行動,突出稻蝦綜養、“江淮果嶺”林果兩大主導產業,高標準規劃建設50平方公里史河干渠綠色振興經濟帶、“江淮果嶺”優質林果示范區。成功獲批省級葉集史河現代農業產業園,開工建設占地500畝葉集綠色食品加工園。建成集中連片稻蝦綜合種養基地14.6萬畝、“江淮果嶺”經果林5.9萬畝,引進全國名企“鮮豐水果”入駐設立研發基地,招引康錦農業公司投資近1億元建成全市規模最大小龍蝦深加工廠,并投入運營。“平崗鮮桃” 獲國家地理標志商標認證,“葉集秋月梨”被認定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達產桃園畝均收益0.8萬元、梨園1.8萬元。
聚焦黨建引領,持續壯大集體經濟。出臺《六安市葉集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整村推進”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強化黨建引領、健全管理機制、堅持項目帶動、拓展發展渠道等一系列務實舉措,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定、自我保障和服務群眾能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升目標,鞏固了黨在農村執政基礎,保持了村集體經濟良性化發展態勢。2023年全區65個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將實現村均50萬元以上,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的村38個、100萬元以上的村6個。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益村均突破30萬元。



皖公網安備 341501020000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