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數管局:二十條政務服務舉措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瀏覽次數:信息來源: 市數管局發布時間:2022-05-02 15:00

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近日,市數管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兩個統籌”的要求,制定印發了《政務服務助力復工復產二十條》,從政務服務、項目審批及服務保障等多方面惠企助企。

《政務服務助力復工復產二十條》涵蓋了審批服務“網上辦”等5條暢通辦事渠道措施;特色窗口“幫代辦”、并聯審批“容缺辦”等4條提升服務質效措施;企業登記“智慧辦”、核查評審“創新辦”等6條簡化服務流程措施;信用融資“推廣辦”、市場主體訴求“暢通辦”等5條服務保障措施。

為充分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在市政務服務大廳設立復工復產專區,安排專人提供全程專業輔導,在企業開辦、工程項目建設、人社、醫保、稅務、公安窗口內設復工復產專窗,為涉及疫情防控的重大項目和企業急需辦理的審批事項開辟“綠色通道”。同時,充分發揮領導服務接待日制度、“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跨省通辦”特色窗口、涉企服務窗口作用,協調解決市場主體信用修復、跨區域跨層級“辦事難”和不涉及審批事項的訴求。自4月28日恢復涉企相關窗口現場服務以來,累計辦件2285件,好評率達100%。

政務服務助力復工復產二十條

1.審批服務“網上辦”。在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發布網上辦理流程,積極引導企業和群眾通過“皖事通辦”六安分廳辦理業務,為辦事企業和群眾提供快捷線上服務。

2.審批服務“掌上辦”。優化完善“掌上辦”功能,積極宣傳復工復產政策查詢服務及各部門事項辦理流程,對企業群眾通過掌上申報的事項,第一時間做好業務審核、結果送達,確保快速辦理、服務到位。

3.審批服務“自助辦”。引導企業通過7×24小時政務服務大廳自助一體機、部門自助終端辦理稅務、人社、公積金、不動產等事項,填補辦公時間外的服務盲點。

4.審批服務“郵寄辦”。對無法實現網上、掌上、自助辦理的事項,廣泛宣傳“政務服務+郵政”合作模式,全面開展雙向郵寄服務,做到“網上申請、快遞接件,在線服務、快遞送達”,方便企業和群眾“在家可辦”。 

5.專區專窗“專門辦”。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復工復產專區,安排專人輪崗值班,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面對面”全程專業輔導,實現“一人全程幫辦、一事精準指導、一次高效辦結”,充分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在企業開辦、工程項目建設、人社、醫保、稅務、公安等窗口內設復工復產專窗。

6.特色窗口“幫代辦”。依托綜合窗口、“跨省通辦”特色窗口,通過異地代收代辦等方式解決企業跨區域跨層級“辦事難”問題。依托企業開辦、工程項目建設主題窗口,為企業提供惠企政策解讀、項目幫辦等服務。依托涉企服務窗口,聯系對接有關部門,為企業提供幫辦服務。

7.企業登記“智慧辦”。推廣應用個體戶智能審批機器、企業登記智能審批機器,依托系統自動審查核驗功能,為企業提供“秒報秒批”“24小時不打烊”服務。

8.優惠政策“免申辦”。針對復工復產形勢,進一步梳理行政給付、資金補貼扶持、稅收優惠相關政策,形成政策清單,依托“惠通皋企”平臺集中展示。通過業務標準化和數據比對,推動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對暫時難以實現“免申即享”的政策,依托“皖事通辦”平臺,積極推進“一網通辦”,實現線上辦理,提高政策兌現效率,讓企業早得實惠、早享紅利。

9.信用修復“容易辦”。引導企業通過“信用中國(安徽六安)”網站(http://credit.luan.gov.cn/)信用修復專欄進行網上學習、了解辦理進度。對線下收到的疫情防控物資生產經營企業和生活物資保障企業等相關重點企業的信用修復類訴求,由涉企服務窗口主動聯系市直主管部門,申請啟動修復“綠色通道”,即時開展信用修復服務。

10.信用融資“推廣辦”。全面推廣和運用“六安市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六安市中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積極引導中小微企業和金融機構入駐平臺,充分發揮平臺的優勢和作用,全面助力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切實為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11.咨詢服務“預約辦”。通過電話、微信等渠道對接申請人,為準備辦理、正在辦理審批事項的企業提供不見面跟蹤輔導,幫助因疫情影響延遲復工或在家辦公的企業做好前期材料準備。全面落實錯時延時預約服務和周末預約服務。對于確需到政務大廳辦理的業務,引導企業群眾有效利用電話預約等方式,分時段、分批次到大廳申辦事項。

12.并聯審批“容缺辦”。對涉及疫情防控的重大項目和企業急需辦理的審批事項,開辟“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快辦快審,助力項目落地開工、企業復工復產。對新建、改擴建項目的用地、規劃、能評、環評、水電氣接入等審批服務事項,實施部門聯動,一站式全鏈條并聯審批,簡流程、壓時限。對基本條件具備、主要申報材料齊全且符合法律條件,但次要條件或手續有欠缺的,實行“告知承諾”或“容缺受理”先行予以辦理,待客觀情況允許后補齊手續和材料。 

13.項目審批“精簡辦”。提升社會投資低風險項目審批服務質量,全面實現“一網通辦”,推行“一站式”服務和“一表式”申請。通過精簡審批事項、調整施工圖審查模式,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全流程審批辦理時限不超過16個工作日。

14.核查評審“創新辦”。對確需現場進行技術審評和現場檢查的項目,采取“遠程線上即時視頻查驗+線下文件審查”模式,同步開展一次性核查。涉及評估評審的項目,材料網上傳送,專家視頻會審。

15.行政許可“延期辦”。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食品小作坊小餐飲登記證等到期需要變更或延續的,以及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各類許可證到期需要延續的,有效期順延至疫情管控解除后30日。

16.公共資源交易“遠程辦”。對建設工程招標項目、政府采購項目、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項目、國有產權交易項目的項目交易申請、交易公告、交易文件、澄清答疑、不見面開標、中標候選人公示、中標(成交)結果公告、中標(成交)通知書以及日程和場地安排、保證金收退等,凡是達到線上辦理條件的,全部實行線上辦理。工程建設招投標、政府采購項目一律采取不見面開標方式進行;公共資源交易恢復期間,工程建設招投標、政府采購項目原則上實行遠程異地評標。

17.市場主體訴求“暢通辦”。充分發揮領導服務接待日制度、“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涉企服務窗口作用,及時受理、快速處置市場主體辦事訴求,及時對復工復產相關訴求數據進行分析研判,統籌解決企業實際困難。

18.包保聯系“協調辦”。持續推進“千名干部聯萬企”行動,深入企業宣傳減稅降費、科技創新等惠企政策,做好答疑解惑,確保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壓實包聯責任,對重大工程、重點項目、重點區域實施“一對一”包聯,線上線下融合,推動復工復產、達產達效。

19.維護安全“保障辦”。安排技術力量適時監測、運維“皖事通辦”六安分廳、“皖事通”APP,及時排除系統運行遇到的問題,確保辦事流程暢通,增強辦事體驗感。增加政務大廳疫情防控力量,嚴格落實戴口罩、測體溫、行程碼+安康碼核驗、“一米線”等候、間隔就坐、日常消毒清潔和通風換氣等舉措,引導群眾安全辦事,避免人員聚集。 

20.政務運行“監督辦”。加強政務服務運行情況的調度,及時統計分析線上、線下辦件情況,對辦件超期、辦事過程“庸、懶、散、拖”以及漠視群眾合理訴求等情況予以通報,通報情況納入窗口季度考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