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發展民宿產業“添彩”鄉村振興

瀏覽次數:信息來源: 皖西日報發布時間:2024-08-02 08:22

茂林修竹,白墻灰瓦,流水潺潺,蟬鳴聲聲……連日來,在金寨、霍山、舒城等地的鄉村民宿伴隨暑期旅游旺季迎來一撥又一撥的游客,一幢幢特色鮮明的民宿成為旅游消費的新陣地,也成為帶動我市鄉村發展的新引擎。游客們游走在美麗鄉村感受六安的青山綠水,體驗愜意的慢生活。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圍繞打造紅綠交融的旅游強市,持續實施“生態原味·鄉宿六安”旅游民宿工程,致力將民宿產業打造成為盤活閑置資源、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實現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民宿307家,年經營收入近1.6億元,帶動就業近2.8萬人,促進農產品銷售2.6億元。

聚焦品質升級,壯大產業規模。持續實施“生態原味·鄉宿六安”旅游民宿“1289”工程,今年以來,新、改建民宿35家,現有民宿307家,接待游客900余萬人次,同比增長13%;堅持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定位,構建點線面相結合的旅游民宿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大別山風景道等3條民宿風景帶、張店鎮等7個民宿集聚區;陸續引進上海沁居、浙江聽澗等知名民宿集團參與運營,成立縣級旅游民宿協會2家,開展民宿服務質量提升等培訓。目前創建國家丙級民宿5家,皖美金宿8家、皖美銀宿31家,評定“大別·鄉宿”38家,聽澗·不知周野奢民宿入選首批皖美金宿前20強。

突出鄉愁特色,強化帶動效益。引導民宿經營者將民宿與民俗、非遺、地方特色文化結合起來,霍山縣讓游客參與到霍山黃芽、紅燈籠泡椒等傳統制作技藝中來,變“賣床位”為“賣創意”。開發農耕文化體驗、長桌宴等特色活動,讓民宿與農村景、農事活、農屋情、農家飯、農文化相映成趣。培育出“大別山人家”“漫宿”等一批民宿品牌,花開半朵、陡沙河畔、影寓等山居慢生活民宿成為“網紅打卡地”;建立“政府+農戶+企業”“村集體+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霍山縣組織65家精品民宿采購“霍貨有名”鄉村振興農產品,金寨縣通過各村集體經濟實體“創福發展有限公司”入股夏清·滄海桑田等20余個鄉村旅游精品項目。今年以來,全市民宿經營收入約8890萬元,帶動就業2.8萬人,促進農產品銷售1.2億元。

規范管理服務,構建品牌體系。組建民宿服務專班,免費發放《六安市民宿發展政策指引》《鄉村民宿辦證指南》,推出“證前指導”“證照辦理上門”等服務,推動民宿各類證件“一網通辦”“一日辦結”。開展各類“民宿管家”業務培訓40余次,累計培訓1000多人,打造一支懂經營、善管理、高素質、專業化的旅游民宿人才隊伍;深入實施民宿品牌“1+N”培育工程,制定《大別·鄉宿基本要求與評價》地方標準,打響“大別·鄉宿”品牌。金寨縣以“春山”“夏清”“秋云”“冬曉”等為統一品牌名稱,霍山縣、舒城縣、金安區積極培育“大別山人家”“龍舒鄉宿”“畫廊鄉宿”等民宿品牌,構建六安特色民宿品牌IP體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