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國際羽絨博覽會】“鵝經濟”加速跑 “鵝名片”愈閃亮

瀏覽次數: 信息來源:皖西日報 發布時間:2023-12-08 09:02
字號: 下載我要糾錯 打印 收藏

初冬時節,在被譽為“皖西白鵝之鄉”的裕安區固鎮鎮的安徽展羽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數以萬計的皖西大白鵝在欄中覓食。這里是集皖西白鵝良種保種、繁育、標準化飼養于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企業。

“我今年養殖種鵝1.2萬只,年出欄商品鵝12萬只,現在已經進入銷售旺季?!惫究偨浝斫l軍說。這段時間,他們在對鵝進行宰殺、腌制和銷售,大白鵝根本不愁賣。進入農歷臘月,公司廠房內的幾十臺孵化器將依次忙碌起來,每臺孵化器將對7200枚鵝蛋進行孵化。江衛軍表示,他養鵝21年了,隨著養殖皖西白鵝技術的日益成熟,他帶領越來越多群眾走上了養鵝致富路。

皖西白鵝具有享譽全球的知名度,2022年,全市鵝飼養量1491.9萬只,其中白鵝1087.8萬只、朗德鵝404.1萬只,形成了以皖西白鵝為主導,朗德鵝、四季鵝、三花鵝等“多鵝并舉”的鵝業發展新格局,鵝產業一產產值28.5億元。

多年前,皖西白鵝僅僅按照本地人口味進行腌制,羽毛和羽絨用來制作其他產品,銷售旺季均在冬季,群眾辛苦養鵝一年,僅在冬季收入增多。養殖條件優越,品質優勢突出,品種特色明顯,產業基礎較好,特色食品加工逐漸為大白鵝的銷售帶來了新希望。延伸產業鏈,成為增加產值的重要部分,加工有能力,技術有支撐,全市白鵝產業二產產值10.8億元。紅新禽羽有限公司是一家白鵝屠宰加工企業,公司年屠宰加工皖西白鵝100多萬只,生產的鵝肉休閑食品市場前景很好。勝緣食品有限公司不僅有皖西白鵝養殖基地,還主攻深加工,在保留、發揚傳統口味的同時,根據不同人群需求,豐富種類,提高品質,做出個性化、特色化產品,如烤鵝、鹵鵝等5個系列13個單品,市場銷售額逐年上漲,特別是外地客戶,對產品的認可度也在逐漸升高,預計今年年銷售額5000萬元。

近年來,依托朗德鵝養殖的鵝肥肝產業也在我市異軍突起。2022年,全市產朗德鵝肥肝3800噸,占全國鵝肥肝產量1/3以上,朗德鵝肉產量2萬噸,朗德鵝產業二產產值17.1億元。“霍邱鵝肥肝”是全國首個鵝肥肝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各地通過大力發展鵝產業經營主體、推進標準化規?;B殖和鵝產業精深加工,持續推動我市鵝產業規模做大、優勢做強。

隨著電商直播帶貨的風生水起,“新農人”湯翠林回到家鄉金安區東橋鎮,創業做起了農村電商,主打皖西白鵝類產品,聘請有經驗的團隊設計、銷售,讓東橋鎮的咸鵝包裝上了檔次,也讓原本只在當地聞名的東橋咸鵝逐漸在全國打開知名度。借助于網絡,打通了白鵝銷售和直面消費者的“綠色通道”,使得鵝產品“前端”與消費者“末端”快速對接,催生出產銷無縫對接新模式。新的銷售轉型之路,為一部分“老農人”帶來新思路,原本是把養大的鵝賣給合作社,現在是讓自家孩子回到家鄉通過網絡銷售,實現了自產自銷。

12月4日,在海洋羽毛有限公司,幾名外國客戶正在展廳選看羽絨服裝,并下單定制了一批品牌鵝絨服。依托本土的優質白鵝資源,皖西白鵝絨也成為世界高品質羽絨原料,其蓬松度、清潔度、韌性等重要指標均達國際最高標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羽絨企業通過不斷加強技改、科研投入,生產工藝從簡單的粗加工發展為水洗、脫敏等多道程序的精加工,原本朵大絨多的皖西羽絨具備了更高的品質。目前全市共有羽絨及制品經營主體超千家,年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8家,年總產值超百億元,產業規模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在發展羽絨加工的基礎上,一批企業利用優勢資源投產羽絨制品,我市生產的羽絨服裝、羽絨寢具、羽毛工藝品、羽毛球等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推進鵝產業全產業鏈發展要求。六安搶抓發展機遇,出臺《六安市加快鵝產業躍遷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要充分發掘我市鵝產業潛在資源優勢,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著力打造綠色高端鵝產業集群,積極推動我市鵝產業躍遷式發展。根據發展規劃,到2027年全市鵝飼養量將達3000萬只以上,其中白鵝2400萬只以上,全市鵝產業及羽絨羽毛產業綜合產值300億元以上,其中羽絨羽毛產業產值120億元以上。

標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關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