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維發力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通過夯實平臺基礎、培育創新主體、促進成果轉化、強化金融支撐等多維舉措,全力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筑平臺,夯實創新根基。我市持續完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成全市首家新能源汽車高端零部件測試基地。同時,新認定省級企業研發中心12家、市級企業研發中心13家,新備案省級眾創空間2家。截至目前,全市已擁有省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眾創空間13家,各類省級研發平臺達151家,為產業技術創新提供了堅實載體。
育主體,激發創新活力。通過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行動,我市構建了“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的梯次培育體系。今年以來,全市評審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認定243家,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731家。格恩半導體自主研發的氮化鎵激光芯片填補了國內產業化空白;明天氫能建成并運營國內首座兆瓦級氫能綜合利用示范站,標志著我市產業創新能級穩步提升。
促轉化,暢通創新血脈。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我市深化與高校院所的戰略合作。今年成功舉辦2場安徽“雙創匯”六安對接專場活動,通過安徽科技大市場六安市場精準挖掘企業技術需求19項,推送投資項目17個、產業化階段項目9個。鴻安信安徽省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自2023年運營以來,已累計提供中試服務185次,成功形成產品型號80余種。此外,與安徽大學等院所的合作持續深化,皖西學院“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順利落地,有效激發了科研人員的成果轉化積極性。
強支撐,優化創新生態。在金融支持方面,我市設立六安市科創種子基金并完成注冊運營,填補了全市在支持初創類企業方面的基金空白。同時,創新推出了“研發保”“成果保”等特色科技金融產品,目前已惠及科技型企業60余家,為科技創新注入金融活水。



皖公網安備 341501020000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