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域布局賦能景區轉型跨越
我市圍繞打造“全國知名紅綠交融文旅康養基地”戰略發展定位,積極啟動全域景區“提標進階”轉型跨越工程,發展全域旅游。今年以來,我市列入重點旅游景區“提標進階”跨越發展行動景區54家,累計已完成項目投資3.2億元,接待游客約112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41.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28%、15.75%。
堅持全域布局,助推提標進階。將綠水青山生態“高顏值”變為文旅經濟發展“高價值”。堅持系統謀劃,制定重點旅游景區“提標進階”跨越發展實施方案和2025年文旅融合發展行動計劃和項目庫,涵蓋交旅、體旅等9大方面45項工作,推出重點旅游景區“提標進階”轉型跨越6大提升行動,實施“一景區一方案”,指導54家A級景區和創建單位制定提升方案,推動全市景區精準發力做好提標進階。強化培訓指導的同時,實施動態調度,制定2025年重點旅游景區“提標進階”轉型跨越行動計劃表,建立“清單+閉環”管理模式,實行“周提示、月調度、季通報”,形成優勝劣汰的動態監管機制。今年以來,對11家景區下達提示函,六萬情峽景區評為4A級旅游景區,金寨縣懸劍山、霍山縣大別山仙人沖畫家村、大別山滑雪旅游區列入3A級旅游景區創建單位。
豐富產品供給,實現場景煥新。強化文化賦能,深入挖掘景區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推動文化資源有效轉化為旅游產品。大灣景區投資690萬元打造“大別山紅旗永飄揚”紅色文化研學基地。打造特色場景,激活全市旅游景區存量資源,編印《2025年六安市文旅融合新業態發展指引》,指導景區因地制宜發展水上旅游、實景演藝、康養旅游等旅游新業態、新場景125處。霍山縣開發迎駕水世界項目,打造首個綜合性水上文旅體驗基地。培育新興業態,推動景區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天堂寨景區利用天然河床開發親清谷,開啟避暑親水體驗,并創新開發“化魚成龍”夜游演藝活動,每日線上線下吸引超1.5萬人次觀看,短視頻累計播放量破600萬次,國慶期間游客同比增長超20%。萬佛湖景區開發無人機表演,串聯起文化、美食與歡樂,打造兼具煙火氣、科技感與文化味的沉浸式文旅盛宴,國慶期間接待游客10.59萬人次。
聚焦全面提升,提高服務質效。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旅游景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景區內外部硬件提升,全面提高旅游舒適度、便利度。截至目前,全市各景區基礎設施提升做到全覆蓋,新改建游客服務中心7個、旅游廁所12座、停車位2000余個。如霍山大峽谷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升級洗浴中心、新增停車位1200余個,建成古白循環路,實現與六萬情峽景區聯動貫通。優化了游覽環境,提升服務水平。同時,講好文旅故事,以精準高效的營銷推廣為引擎,多維發力激活文旅市場活力,持續放大“綠水青山、紅色六安”品牌效應。比如,強化活動引流,推深做實“尋找六安的N種打開方式”等系列品牌賽事、活動,推動市場“破圈”。悠然南山景區舉辦ITF國際網球巡回賽、長三角網球場館聯盟等150余場,推出國內首個度假村模式、獎金最高的ITF國際系列賽事,吸引45個國家和地區2000余名運動員參賽,累計吸引40萬人次游客“共赴一座城、共享一場賽”。



皖公網安備 341501020000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