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六安市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任務清單》的通知
六政辦〔2022〕8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徽省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皖政辦〔2021〕16號)精神,經市政府同意,現制定《六安市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任務清單》,并就有關事項要求如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各地及有關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養老服務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對養老服務工作的部署要求,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將養老服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努力滿足廣大老年群體對養老服務的新期盼、新需求。
二要強化工作舉措。各地及有關部門要精準把握養老服務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查擺我市與長三角地區和中部地區在推進養老服務上的差距,對照《六安市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任務清單》(見附件),細化分解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養老服務供給結構優化、養老服務市場主體培育、養老服務行業管理水平提升、養老服務發展要素強化等具體任務,立足實際拔高工作標桿,以落實行動計劃為契機,對標對表長三角先進地區,進一步推進我市基本養老服務改革,推動多樣化養老服務創新發展。
三要加強工作保障。各地要切實履行兜底線、?;镜穆氊?,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領導體制,將養老服務政策落實情況納入年度績效考核范圍,將養老服務項目納入“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專題學習教育重要實踐內容、“我為群眾辦實事”計劃,統籌謀劃和推動落實;各縣區人民政府要成立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處理重大政策問題,加強在資金、金融、用地、人才、數字等方面對養老服務的支持,推動養老服務行動任務落地落實。
四要狠抓責任落實。各地及有關部門要主動擔責,相互配合,加大對養老服務工作的指導力度,壓實工作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切實提高工作的系統性、針對性、實效性;健全養老服務督促檢查機制,深化“雙隨機、一公開”,妥善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具體問題,強化跟蹤問效,對工作進度滯后的及時進行調度,對落實工作不力的嚴肅問責。
附件:六安市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任務清單
六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2月22日
六安市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
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任務清單
|
具體項目 |
工作任務 |
完成時限 |
責任單位 |
|
一、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行動 |
|||
|
(一)培育專業評估組織 |
1.2023年底前,培育不少于2家綜合評估組織,其中金安區、裕安區至少各1家。 |
2023年底 |
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衛健委,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二、養老服務供給結構優化行動 |
|||
|
(二)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 |
2.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2022年起,整合居家適老化改造、家庭智能安防設施改造等項目,以不能自理老年人家庭為重點,在市轄區選取1個區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每張床位給予不超過3000元一次性建設補貼。 |
2022年底
|
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3.推行政府購買“喘息服務”,逐步為居家長期不能自理老年人提供每年不超過28天的短期托養服務,2022年起列入市、縣基本養老服務清單。 |
2022年底 |
||
|
4.為照護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家庭成員提供每年不少于1次的照護技能培訓,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
2023年底 |
||
|
5.依托社區養老服務站、社會工作站等開展居家高齡、獨居、不能自理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社區探訪,周探訪率實現100%。 |
2023年底 |
||
|
(三)擴大社區養老服務供給 |
6.推進老舊小區養老服務用房配建。結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2023年底,各縣區政府通過國有閑置資源改造、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按標準完成老舊小區養老服務用房配置。 |
2023年底 |
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7.優化養老服務三級中心功能定位。突出街道、社區兩級養老服務中心全托、日照等專業照護服務功能,開展老年人助餐、助浴等服務;依托衛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提供健康管理、文體娛樂、老年教育等服務。 |
2023年底 |
||
|
8.建設社區嵌入式小微養老機構。支持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組網建設運營,支持縣區建設連鎖化運營、標準化管理的示范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 |
2023年底 |
||
|
9.創新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推進“物業服務+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支持物業服務企業開展老年供餐、探視走訪等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 |
2023年底 |
||
|
10.2023年底實現街道(鄉鎮)社會工作站全覆蓋。 |
2023年底 |
||
|
(四)增強養老機構照護功能 |
11.優化養老機構床位結構,政府投資新、改、擴建的養老機構以護理型床位為主;社會辦養老機構扶持政策向護理型床位傾斜。2023年底前,全市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52%。 |
2023年底 |
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12.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改造提升工程,2022年底前,每個縣(區)至少建有1所以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專業照護服務為主的縣級供養機構。 |
2022年底 |
||
|
13.整合供養人數較少、服務功能較弱的鄉鎮敬老院,轉型升級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設置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單元。2023年底前,全市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不低于60%。 |
2023年底 |
||
|
14.積極探索農村敬老院縣級統一管理運行機制。建立公辦公營的敬老院工作人員崗位績效與服務人數掛鉤的激勵機制。 |
2023年底 |
||
|
15.各地在推進敬老院社會化運營過程中,要將床位入住率納入運營合同和績效考核內容。2023年底,全市包括農村敬老院在內的公辦養老機構入住率達到50%以上。 |
2023年底 |
||
|
(五)發展農村養老服務 |
16.繼續施行農村老年人聯系人登記、農村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視走訪、老年人贍養協議簽訂3項制度,納入民生工程實施內容,按規定納入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范圍。 |
2023年底 |
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財政局、市殘聯,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17.推進村級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建設,2023年底全市覆蓋率不低于40%。 |
2023年底 |
||
|
18.整合農村閑置設施,組織農村留守婦女、低齡老年人等人力資源,發展農村自助互助服務。 |
2023年底 |
||
|
(六)深化醫養康養結合 |
19.全力提升社區層面醫養康養結合能力,推動城鄉養老服務三級中心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設施毗鄰建設,優化65周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家庭醫生簽約等服務。鼓勵養老機構為非治療期老年人提供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臨終關懷等一體化的養老服務。 |
2023年底 |
市衛健委、市民政局、市醫保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三、養老服務市場主體培育行動 |
|||
|
(七)培育優質供給主體 |
20.扶持養老服務機構規模化、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大力培育養老服務企業(社會組織),支持以市、縣為單位建立政府購買養老服務供應商庫。 |
2023年底 |
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八)推動養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 |
21.依托大別山區生態旅游和中醫藥康養優勢資源,打造不少于1個面向長三角的康養產業帶、康養小鎮和旅居健康養老基地。 |
2023年底 |
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衛健委、市經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四、養老服務行業管理水平提升行動 |
|||
|
(九)完善綜合監管制度 |
22.完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部門責任清單,防范化解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風險。 |
2022年底 |
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金融監管局、市住建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23.2022年底前全面實施養老機構等級評定。 |
2022年底 |
||
|
24.推動成立各級養老服務協會,加強行業自律。 |
2023年底 |
||
|
(十)推進行業標準化建設。 |
25.積極推進養老服務各類國家強制標準落實,支持養老服務機構參與各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示范。 |
2023年底 |
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十一)提高行業抗風險能力 |
26.繼續實施養老機構綜合責任險,合理調整保險方案,提升風險保障水平。 |
2022年底 |
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六安銀保監分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五、養老服務發展要素強化行動 |
|||
|
(十二)強化供地和設施保障 |
27.2022年底前,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吸納同級民政部門為成員單位。 |
2022年底 |
市自然資源局、市民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十三)強化人才支撐 |
28.落實《安徽省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訓實施方案》,完成培訓任務,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鼓勵高等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按規定落實學生資助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給予社保補貼。 |
2023年底 |
市人社局、市教體局、市民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十四)強化信息化智慧化支持 |
29.繼續完善市級智慧養老服務監管平臺,推進縣區級平臺建設,實現全市聯網。依托城市大腦,整合智慧養老服務監管平臺數據和功能,深化智慧養老場景應用。 |
2023年底 |
市民政局、市數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十五)強化老年人支付能力 |
30.2022年,探索整合現行的低收入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高齡津貼等政策,聚焦失能失智等不能自理老年人,依據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結果給予差異化護理補貼。 |
2022年底 |
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六、保障措施 |
|||
|
(十六)健全工作機制 |
31.2022年,成立市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處理重大政策問題,指導推動養老服務行動任務落地落實。 |
2022年底 |
市民政局、市直有關單位 |
|
(十七)優化財政扶持 |
32.各級支持發展養老服務的福利彩票公益金不低于55%;對養老機構實施差異化補貼;對城鄉養老服務三級中心給予運營補貼。 |
2023年底 |
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十八)加強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管理 |
33.2021年至2023年,實施公辦養老服務機構能力提升項目、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等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 |
2023年底 |
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
(十九)加大考核激勵 |
34.每年將養老服務工作納入市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將“落實養老服務政策積極主動”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成效明顯”納入對縣區真抓實干督查激勵事項。 |
2022年底 |
市委督查辦、市民政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市開發區管委 |



皖公網安備 341501020000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