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
發布人:六安市城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葉少勇
發布地點:市政府新聞發布廳
發布單位:市城管局
發布時間:2025年10月31日
摘要:2021年1月,我市制定了地方政府規章《六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下稱《辦法》)。但隨著實踐的深入,我們發現其在適用范圍、部門職責、約束力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因此,有必要在《辦法》的基礎上制定地方性法規,進一步理順政府、社會、企業、居民等各方主體職責,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全過程管理。
10月31日上午,六安市舉行《六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新聞發布會。六安市城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葉少勇;市城管局規劃監督科科長、市容管理科負責人楊盼盼;市環衛處支部書記、主任沈賢軍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會場
葉少勇: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新聞發布會,主要內容是宣傳解讀《六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下面,請允許我向各位介紹《條例》的相關情況:

市城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葉少勇
一、制定背景
早在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202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皖政辦秘〔2021〕85號)提出:“設區市加快出臺生活垃圾分類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法規體系,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納入依法實施、規范實施的軌道,到2025年底前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點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
2021年1月,我市制定了地方政府規章《六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下稱《辦法》)。但隨著實踐的深入,我們發現其在適用范圍、部門職責、約束力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因此,有必要在《辦法》的基礎上制定地方性法規,進一步理順政府、社會、企業、居民等各方主體職責,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全過程管理。
二、制定意義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活垃圾分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垃圾分類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3年5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上海市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垃圾分類志愿者回信提出“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同發力、精準施策、久久為功,需要廣大城鄉居民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希望你們繼續發揮志愿者在基層治理中的獨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帶動更多居民養成分類投放的好習慣,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積極貢獻力量”。制定本《條例》,是將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地方性法規的具體要求,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六安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的法治保障。
二是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部署的法治抓手。2021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了加快建設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的工作目標。2022年5月1日起《安徽省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建立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今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城市建設管理中需要高度關注和重點做好的有關工作的提示》中,明確提出要持之以恒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制定本《條例》是銜接上位法、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的直接體現和必要舉措。
三是強化法治保障,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升級的關鍵舉措。制定本《條例》旨在通過地方立法進一步理順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居民等各方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責任與義務,補齊管理工作短板。同時,《條例》有助于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全鏈條各環節的操作規范和責任主體,建立更加嚴密、更具剛性的監督約束機制,解決實踐中存在的職責交叉、約束力不足、系統性不夠等問題,從而全面提升我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推動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全面步入規范化、法治化的長效軌道。
三、制定《條例》的依據和過程
依據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157號)、《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2020修訂)、《安徽省環境保護條例》(2017修訂)、《安徽省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生活垃圾分類標志》(GB/T 19095-2019)等,同時參考了《關于在全國地級市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安徽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導則(試行)》以及合肥、馬鞍山、銅陵、滁州、宣城等地市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相關規定。
2024年4月,我局牽頭梳理匯編了立法參考依據,并完成《條例》初稿,在仔細研究、多次論證的基礎上起草了《條例》征求意見稿,并分別征求了市直相關單位、各縣區政府、社會各界的意見與建議。在通過市司法局合法性、市市場監管局公平競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審查后,10月22日,《條例》經市政府第6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11月28日,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第一次審議,12月,根據組成人員及各有關方面的意見建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第一輪修改,并再次征求有關方面意見。2025年3月下旬,市人大法工委會同市城管局、市司法局,部分立法專家顧問在第一輪修改稿的基礎上,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第二輪集中修改,形成《條例(草案修改稿初稿)》報省人大法工委進行前期審查。2025年7月10日經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予以批準,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四、主要內容
《條例》共26條,對生活垃圾分類全過程管理進行了規定,主要明確了目的依據、適用范圍、處理原則、職責分工、規劃與建設、促進源頭減量、分類投放、收運及處理單位規定、禁止行為,監督管理及法律責任等內容。通過立法形成科學、專業、協調的垃圾分類處理機制,促進建立垃圾分類長效機制,引導公民養成良好的垃圾處理習慣。
(一)規定了適用范圍。《條例》第二條規定:“本條例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及其監督管理活動。”地域適用范圍涵蓋城鄉,有利于城鄉統籌,實現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全覆蓋。
(二)細化了部門職責。《條例》第三條到五條增加和細化了部門職責規定:如第三條規定,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協調機制,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通過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進一步適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新形勢新要求。
(三)建立了“指導員”制度。在評估《辦法》實施效果的基礎上,《條例》第十五條提出,由縣區城市管理主管部門及街道(鄉鎮)組織物業服務企業、志愿服務組織等力量,吸納物業人員、志愿者、居民等擔任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開展知識宣傳、桶邊值守和巡回檢查,直接指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同時,主管部門加強指導員業務培訓,可以通過獎補方式予以激勵,切實提升垃圾分類的準確率和參與度。
(四)發揮了經驗作用。《條例》第十條對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提出了相關規定,自《辦法》實施以來,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已納入項目規劃方案審定意見和老舊小區改造內容,此舉減少了政府出資新建,避免了新建設施選址帶來的鄰避效應等不利影響。同時,根據近兩年的宣傳推廣經驗,我們積極鼓勵垃圾分類處理企業配套建設宣傳教育基地,我市垃圾焚燒廠、餐廚處理廠已建成開放宣教場館,年接待超3000人次,有效增強了公眾對分類處理的理解和支持。
(五)明確了法律責任。《條例》分別從未配套建設、違反分類投放及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失職等方面給予明確處罰規定,便于居民準確理解相關法律責任,也有利于監管人員對違法事由進行精準判定。
六安新周報記者:
近年來,我市在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方面不斷加大力度,體制機制建設也取得了積極成效,請葉局長簡要介紹一下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制度建設的情況?
六安新周報記者提問
葉少勇: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市城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葉少勇
自2019年底我市全面啟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市政府高度重視,持續完善政策體系。我們先后出臺了《六安市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六安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六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等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明確了到2025年底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夯實了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法治基礎。此外,市城管局還牽頭制定了《六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和工作指引》《六安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六安市可回收物回收指導目錄(試行)》《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運行管理制度》《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制度》等文件,對生活垃圾分類前端投放、中端收運、末端處理全過程進行指導,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今年7月10日,《六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經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正式公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進一步提升了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皖西日報記者:
在提升分類投放成效方面,我市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皖西日報記者提問
葉少勇: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市城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葉少勇
自2023 年以來,我局牽頭制定了《六安市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行動方案》,持續開展入戶動員、桶邊值守、源頭減量、短板補齊、文明宣傳、全程管理、專項執法共七個專項行動。行動開展期間,各區按照“一小區一方案”“一點位一編號”的原則,建立了生活垃圾分類站點臺賬,有序開展“撤桶并點”,通過宣傳和督導,引導居民定點投放;市城區10街道371個居民小區,共部署分類投放點1055處,所有四分類桶組點位、簡易亭(房)100%升級,實現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站點全覆蓋;督查市區1000余家餐飲服務企業,對亂倒餐廚垃圾的餐飲企業進行執法,確保餐廚垃圾規范分類收集、分類處理,截至2024年底,市區餐廚垃圾處理比例達15%以上,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80%以上。








皖公網安備 34150102000050號